公司簡介
本法人由臺疆祖廟大觀音亭及祀典興濟宮所組成,兩間廟同一管理單位.
大觀音亭創建於明永曆年間(西元1647~1683),或云更早,為府城內創建最早、規模最大的觀音廟,因此廟中石碑留有「臺疆祖廟」之稱,主祀觀音佛祖。
祀典興濟宮-頂大道公廟
祀典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,位在府城頂大道之位置,舊名為「頂大道公廟」,較為人所知悉,建於明永曆年間(西元1647-1683),由泉州籍將士、移民建於大觀音亭東側,清朝時被列為官方指定廟宇,成為全台供奉保生大帝寺廟中,唯一被列為官廟者。
保生大帝俗名吳夲(音滔),為宋朝人士(997~1036A.D.),生前行醫救人,醫術高明救人無數,後世稱為醫神,民間習俗稱為大道公,台灣開闢之初,明、清時代,大陸居民移居此地,因水土不服,且衛生環境不佳,多有生病情形,所以大多供奉保生大帝庇佑身體健康居多,因此成為台灣信仰的主要神明之一。
展開更多
收合簡介
大觀音亭創建於明永曆年間(西元1647~1683),或云更早,為府城內創建最早、規模最大的觀音廟,因此廟中石碑留有「臺疆祖廟」之稱,主祀觀音佛祖。
祀典興濟宮-頂大道公廟
祀典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,位在府城頂大道之位置,舊名為「頂大道公廟」,較為人所知悉,建於明永曆年間(西元1647-1683),由泉州籍將士、移民建於大觀音亭東側,清朝時被列為官方指定廟宇,成為全台供奉保生大帝寺廟中,唯一被列為官廟者。
保生大帝俗名吳夲(音滔),為宋朝人士(997~1036A.D.),生前行醫救人,醫術高明救人無數,後世稱為醫神,民間習俗稱為大道公,台灣開闢之初,明、清時代,大陸居民移居此地,因水土不服,且衛生環境不佳,多有生病情形,所以大多供奉保生大帝庇佑身體健康居多,因此成為台灣信仰的主要神明之一。
員工福利
福利說明
依勞資法相關規定辦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