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所大爺專欄】《少年法庭》説:天秤失衡後,我們如何長成優秀的大人?

by 所大爺 2022-04-07

文/所大爺

圖/《少年法庭》維基百科


劇情改編韓國真實案件的《少年法庭》三月剛上線,就引爆熱烈討論,血腥可怕的情節,伴隨著真實的人性揭露。由韓國最年輕的青龍影后金惠秀,主演極度討厭少年犯的法官沈恩錫,在「少年法」保障的南韓,無法嚴懲14歲以下少年背景下,一步步調查案件,見證不同社會階層的各種面向。最後,到底正義是什麼?公平是什麼?這問題,不只社會、小至生活和工作,都是我們一再追尋的答案……。

(圖/《少年法庭》維基百科)

第一個天秤 : 感性、理性

台灣也有類似《少年法》的規定,主要是為了保護無完全責任能力、心智年齡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,並期待這些年少犯錯的人還有可塑的空間,經矯治後能重新融入社會。劇中,車泰柱(金武烈飾)在一開始全然地信任少年犯可被感化,然而,沈恩錫不相信少年犯能夠改正,形成強烈對比,感性與理性的衝突迎面來襲。

 

可當劇情發展下,我們發現恩錫的絕對理性背後,有著令人動容的過去,挾帶著溫暖的理由。甚至,在姜源中部長隱藏舞弊時,提醒了那份「保護少年」的初心,不是咄咄逼人就範。那刻,天秤突然平衡,如同我們看似失衡的工作生活,即使分析了一堆;研擬了一切,都做下決定的那刻都是主觀且有感性的。沒有絕對的感性和理性,那些權衡本就出於一個最感性的善意 : 期待彼此有更好的未來。

第二個天秤 : 前輩、後輩

《少年法庭》不只將現實社會情況呈現,也表述法庭上存在,層級式的權力關係 : 面對法官的被告席和對坐的檢察官及證人,跟著鏡位視角大家在不對等的權力結構下,有著不同的應對進退。

 

其中,部長羅瑾熙(李姃垠飾)與在她旁邊身為陪席法官的恩錫,原本彼此間是矛盾的,部長效率性的審判,令恩錫難過質疑;部長也不是接受她總是「暴走」甚至未迴避與自己有關的案件。不過,部長最終審判(傷害恩錫兒子的兇手)時,恩錫在下方旁聽席,反轉了關係。位置的調整,讓彼此的角度改變了,於是,部長那句身為成年人的致歉,得以面對恩錫説。

 

職場生活的關係亦是如此,職等、身份的區分,總有些方式可以換位,傳達我們的想法。會議中,靜下心聽夥伴們的意見;主動倡議支持他人的想法,給予認同。檢視自己的過錯,姿態調整後,成長的會是我們,能夠公平的會是組織。

 

「正義」在《少年法庭》不單是適當安排社會內的東西和人民而已,更多看到的是「支持」,部長讓感性支持著理性,不再是只有速戰速決更多是教化少年。而同儕間的支持,法官對被害人的支持,這樣的正義讓大家抬頭挺胸地面對生命。職場生活中,公平正義的基礎也在於此,伴隨著信任與重視,我們才能長成優秀的大人。(我想你還喜歡:你想成為怎樣的前輩?跟著《機智醫生生活》成為誰心目中的那道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