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試表現超優異,錄取後卻被評「普通」?學會期望值管理比實力更重要

by Ching 2022-04-19

文/莎莉夫人的工作生活札記


在越南工作擔任公司總經理期間,面試了不少人,我對自信滿滿的應試者印象深刻,但我的一次經驗讓我得到教訓,從此,我寧願「管理」自己的期待值,而不對他人抱過多的期望。

圖/取自shutterstock

求職者面試表現優異,但怕美好只有在第一印象

集團想成立一家行銷公關公司,我負責張羅成立公司的所有細節。很感謝我的越南籍助理,幫我釐清越南的公司法;成立公司得找對人、放在對的位置,我在找尋副總經理的過程中,遇到一位超級自信、履歷表的資歷也一級棒的人。


越南胡志明市經濟大學畢業,英語流利,在Unilever(聯合利華)工作七年,擔任行銷資深總監,加上之前在PepsiCo越南擔任公關總監兼發言人,這樣的資經歷背景,工作戰績彪炳以及展現出來的自信爆棚,「我有把握擔任副總經理之後,一定能帶領公司在一年內創造$$營收。妳看我在Unilever負責OMO洗衣產品的行銷,締造多光榮的銷售成績,就可證明我的能耐。」


我做了reference check,證實她的資經歷都是真的。儘管她的薪資要求高出公司的預算,集團總裁看到這麼漂亮的履歷及跟她詳談後發現,這實在是難得的人才!口條清晰、思路清楚,果決勇敢,這是她給我們的第一印象。

圖/取自shutterstock

面試表現優異將拉高面試官的期望值,影響主管對你到職後的評分

然而,她工作約莫三個月的時候,我就發現,她沒有想像中的「強」。或許是她在面試時,讓我對她有太高的想像期待,而當她實際上戰場後,我發現她的表現實在普通。幾次專案行銷宣傳做得粗糙,跟公司員工的內部溝通也屢次出現爭議,種種表現讓公司高層對她開始信心動搖。


前幾天我看到商周執行長郭奕伶的文章,她說這種人把自己的職場曲線經營成了「開高走低」。預期心理可以推升通貨膨脹、利率上揚;在職場上,預期心理也會影響一個人的績效表現。


郭奕伶說,真正的高手懂得「管理」用戶,也就是老闆、客戶或同事的期望值。因為他知道,用戶的滿意度等於用戶實際享受到的服務減去用戶的期望值。只是把客戶服務好,用戶不一定會滿意,你必須超出他的期望值才行。如果一開始把期望值拉高,那麼超越期望值的困難度就會增加。

圖/取自shutterstock

管理他人的期望值是門藝術,比你擁有的實力更重要

管理別人對我們的期望值,是一門藝術。太低了,不會成交(不會被錄取);太高了,服務品質跟不上,就會惹怒客戶,讓客戶失望。


怎麼給他人一個「剛剛好」的期望值,讓客戶被服務的過程中有驚喜之感,也讓自己進退都有空間。這個「剛剛好」的期望值設定,比你擁有的實力更重要。


這位越南籍的副總經理,很少跟我回報工作進度,通常都是我主動找她問進度,她才會告知一二。她對期望值的管理,失敗得很徹底。不只是一開始讓大家對她產生高期待,過程中,她沒有創造利害關係人的「旅程體驗」,沒有定期回報工作進度,就不能在過程中適度地調整關係人的期望值。關係人沒有參與感,就沒有安全感,更不能及時給予她資源協助、共同解決問題。到最後,就是任務出現變數,我們看到的只有結果。


期望值的管理,不僅是發生在起點與終點,過程中的期望值管理,也就是定期回報工作進度,讓利害關係人可以有參與感,這會讓「期待」與最終「結果」發生落差時,依舊能保持某種程度的安全距離。


這套管理期望值的做法,不只職場適用,在家庭及人際關係裡,也一樣重要。(我想你還喜歡:向上管理≠拍馬屁!過來人吐真心話:不懂這道理,終將被比自己笨的人管理!

本文獲得莎莉夫人的工作生活札記FB粉專授權,原文連結在此,請勿任意轉載!

作者介紹


莎莉夫人(Ms.Sally),媒體記者出身,做到新聞臺最高主管,中年轉業到公關公司任職,年近五十外派到中國及越南工作,擔任電視臺及公關公司總經理。


自2020年12月開設「莎莉夫人的工作生活札記」專頁,一天一篇文。著有《每道人生的坎,都是一道加分題》。


◎學歷:美國威斯康辛大學(University of Wisconsin-Madison)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

◎經歷:越南FBNC財經電視臺總經理

越南Hung Truyen公關行銷公司總經理

三立新聞臺協理

TVBS新聞臺政治中心副主任